路不拾遗的释义是什么 路不拾遗的成语故事

生活大爆炸 教育评论47字数 759阅读2分31秒阅读模式

【解释】:遗:失物。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。形容社会风气好。【出自】:汉贾谊《新书·先醒》:“百姓富,民恒一,路不拾遗,国无狱讼。”【释义】:百姓富了,人们恒一,路不拾遣,国家就没有诉讼了。【语法】:紧缩式;作宾语、定语;含褒义,形容社会风气好。

路不拾遗的释义是什么 路不拾遗的成语故事

路不拾遗的成语故事

唐朝时期,有一行人经过武阳,在路上遗失了一件衣服,走了几十里以后才发觉,心急火燎。有人劝慰他道:“不要紧的,我们武阳境内,路不拾遗,你回去找,一定可以找到原物。”那人就赶回去,果然找到了他失去的衣服。人们形容社会风气好,路上遗失了东西也没有人拾,就叫“路不拾遗”,也作“道不拾遗”。

“路不拾遗”“夜不闭户”这两个词,最早是北宋时期,司马光在他的编年体史书《资治通鉴》中用到的,原文是“自是数年之后,海内升平,路不拾遗,外户不闭,商旅野宿焉”。这句话听起来也很清楚明白,就是说某一个时期,社会风气已经不是“良好”能够形容得了的,而应该是非常优秀。路上掉的东西没有人会据为己有,晚上睡觉不用关门,如果是商人和游客,一时间找不到住宿的地方,就那么露营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,根本不用担心财物会有所损失。

路不拾遗的释义是什么 路不拾遗的成语故事

可以想象,这样的社会风气,用“乌托邦”来形容都是绰绰有余的。那么,司马光写的这段,有没有历史对照呢?自然是有的,他写的就是唐太宗贞观之治时期的社会现状。

路不拾遗的释义是什么 路不拾遗的成语故事

  贞观之治,一直都是唐朝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,是唐太宗李世民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出来的国策,并且在他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发扬而来,运用的还是道家的治国思想。道家思想在西汉初期也有所运用,著名的窦太后也一直坚持着,并且在这样的治理环境下,就为汉武帝继位后的一系列举措提供了雄厚的财政支持。

以上是有关路不拾遗的释义是什么 路不拾遗的成语故事的内容介绍,了解更多路不拾遗的释义相关内容,就上shhxbk.com。

  •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年2月10日
  • 注:文章部分内容和图片来自用户的投稿或者互联网的收集和整理,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,请来信告知!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!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