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方小年和北方小年为什么不是一天?南北方小年的由来和风俗

lincheng123 生活评论18字数 1508阅读5分1秒阅读模式

小年是我国的传统节日,但南北方小年的日子却是不同,同时在风俗习惯上也有差异,那么南北方小年为何不是同一天呢?在风俗上又有何差异呢?本篇文章就来介绍南方小年和北方小年为什么不是一天的原因,以及南北方小年的由来和风俗。

南方小年和北方小年为什么不是一天?南北方小年的由来和风俗

南方小年和北方小年为什么不是一天

由于传统习俗的不同,古代有“官三民四船五”的说法,意思就是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,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,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。

古时也有民间说法称,传统上的小年是在腊月二十四,因清朝中后期帝王家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拜灶王爷,北方地区百姓随之效仿,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。

由于北方更靠近京城,民间也逐渐的跟随官家风气,将小年改在了腊月二十三。而南方依旧保持原来的汉族传统习俗,小年依旧是腊月二十四。一直流传至今,北方小年还是比南方小年早一天。

南方小年和北方小年为什么不是一天?南北方小年的由来和风俗

南北方小年的由来和风俗

南北方小年的由来

在古时候,小年也叫“交年节”,意为立春前后,年节之交。小年通常被视为忙年的开始,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、扫尘、祭灶等。民间祭灶,源于古人拜火习俗。如《释名》中说:“灶。造也,创食物也。”《辞海》对“灶君”一词,有这样一段记录:《庄子·达生》灶有髻。司马彪注释:“髻,灶神,着赤衣,状如美女。”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,管理饮食,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,以降福祸。灶神信仰是民间百姓对“衣食有余”梦想追求的反映。

再后来因为中国幅员辽阔,各地风俗有很大的差异,导致南北各地风俗不同,被称为“小年”的日子也不相同。南方大部分地区,小年(扫尘、祭灶日)是腊月二十四。在清朝中期以前北方地区也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,如《清嘉录》记载:"俗呼腊月二十四夜为念四夜,是夜送灶。"从清朝中后期开始,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,为了“节省开支”,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,因此北方地区百姓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。

南方小年和北方小年为什么不是一天?南北方小年的由来和风俗

南北方小年的风俗

除尘:南北方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,扫房擦窗,清洗衣物,刷洗锅瓢,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。小年的前几天,家家打扫房屋,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。据《拾遗记》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,当时它汉先民驱疫鬼,祈安康的宗教仪式。后“尘”与“陈”谐音,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,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,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。

吃糖瓜、饴糖、麻糖:北方小年习俗。糖瓜、饴糖、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,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。晋西北有“二十三吃麻糖,吃不上麻糖啃指头”的俗话。

吃火烧:北方小年习俗。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,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。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,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。

南方小年和北方小年为什么不是一天?南北方小年的由来和风俗

吃饺子:北方小年习俗。北方的每个节日几乎都会有饺子的身影,小年夜吃饺子,取意“送行饺子迎风面”。山区多吃糕和荞面。晋东南地区,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,民谚有“二十三,不吃炒,大年初—一锅倒”的说法。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,冰冻成大块,吃起来酥脆香甜。

祭灶:南方与北方共有的习俗。小年这天,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。民间传说,每到小年,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,让玉皇大帝赏罚。因此送灶时,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、清水、料豆、秣草;其中,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。

祭灶时,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,涂在灶王爷的嘴上。这样,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。另外,大年三十的晚上,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,那天还得有“接灶”、“接神”的仪式。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,洒酒三杯,送走灶神以后,便轮到祭拜祖宗。

关于“南方小年和北方小年为什么不是一天?南北方小年的由来和风俗”就分享到这里,想要了解更多相关内容,就上十号生活(shhxbk.com)。

  •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1月10日
  • 注:文章部分内容和图片来自用户的投稿或者互联网的收集和整理,如果有侵犯您的权利,请来信告知!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!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
确定